傩的拼音和组词

傩拼音:[nuó]

英文释义

exorcise  (用祈祷等)驱除(恶魔),给(某人、某地)驱除妖魔;

实用场景例句

All this makes Nuo - temple has the countless ties relation with macro - temple and town god temple.

使得傩庙与妈祖庙、城隍庙等民间信仰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In some places, you can still see performances related to the god who drives away pestilence.

至今在有的地方, 还能见到关于傩神的演出.

Exorcise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folk repgious dance for sacrifice, which accumulates profou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

傩舞是传统的民间宗教祭祀舞, 积沉着深邃的历史丈化内涵.

Base on author use demonstr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Nuo - temple and sprIt'space.

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傩庙的组群与精神空间.

词组搭配
傩神

the god driving away the plague

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傩戏

kind of a local opera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

傩(繁体字:儺)   拼音: nuó  注音:ㄋㄨㄛˊ   异体字:

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傩(21画)

简体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形声:从亻、难声 可拆字为“亻 难”

繁体部首: 亻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温柔,成功,独立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WCWY   仓颉:OEOG   郑码:NXNI   中文电码:8080   区位码: 5748   四角号码: 20215

统一码:50a9   笔顺编号: 325432411121   笔顺读写:撇竖折捺撇竖捺横横横竖横   傩的笔顺 ノ丨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汉语大字典

[①][nuó][《廣韻》諾何切,平歌,泥。]“傩1”的繁体字。
(1)行动有节奏。
(2)古代的一种风俗,迎神以驱逐疫鬼。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
(3)指傩礼中戴面具作驱傩表演的人。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諾何切【集韻】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那。驅疫也。【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仲秋天子乃難,以達秋氣。季冬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註】難與儺通。【博物志】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等。【通雅】漸耳,滄耳也。
又儺神凡十二,皆使之追惡凶。詳見【後漢·禮儀志】。 
又猗儺,柔順貌。【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難。【註】盛貌。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詩·衞風】佩玉之儺。【註】儺,行有度也。【毛詩·古音考】猗儺,音阿那。 
又與旎那娜?通。【楚辭·九辯】紛旖?乎都房。【宋玉·高唐賦】猗旎豐沛。【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思王·洛神賦】華容婀娜。音義?同。

说文解字

行人節也。从人難聲。《詩》曰:“佩玉之儺。”

行人節也。从人難聲。《詩》曰:“佩玉之儺。”諾何切

(儺)行有節也。衞風竹竿曰:佩玉之儺。傳曰:儺,行有節度。按此字之本義也。其疫字本作難,自假儺爲疫字,而儺之本義廢矣。其曹風之猗儺,則說文之旖施也。从人難聲。諾何切。古本音葢在十四部。詩曰:佩玉之儺。

英语翻译

rich

傩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nuó
①<名>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论语•乡党》:“乡人~,朝服而立于阼阶。”
②<形>行步有节度。《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

带"傩"字的组词

乡傩 、傩声 、傩戏 、傩礼 、傩祓 、傩神 、傩禳 、傩舞 、傩逐 、傩鼓 、和傩 、大傩 、猗傩 、玉傩 、行傩 、赠傩 、进傩 、驱傩

《傩》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傩声 、傩戏 、傩礼 、傩祓 、傩神 、傩禳 、傩舞 、傩逐 、傩鼓

《傩》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乡傩 、和傩 、大傩 、猗傩 、玉傩 、行傩 、观傩 、赠傩 、进傩 、驱傩


    此栏目暂无任何新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