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繁体字:弥) 拼音: mí,mǐ 注音:ㄇ一ˊ ㄇ一ˇ 异体字:㣆婗弭弥镾
部首:弓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17画 康熙字典:彌(17画)
简体部首:弓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1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弓 爾”
繁体部首: 弓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文静,睿智,清纯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XGWQ 仓颉:NMFB 郑码:YZOO 中文电码:1736 区位码: 四角号码: 11227
统一码:5f4c 笔顺编号: 51513425234343434 笔顺读写:折横折横撇捺竖折竖撇捺撇捺撇捺撇捺 彌的笔顺 フ一フ一ノ丶丨フ丨ノ丶ノ丶ノ丶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mí][《廣韻》武移切,平支,明。]“弥1”的繁体字。亦作“镾1”。
(1)遍;满。
(2)广。
(3)终极。
(4)久远;久经。
(5)弥封;弥补。
(6)益;更加。
(7)姓。春秋卫有弥子瑕。参阅《通志·氏族三》。[②][mǐ][《集韻》毋婢切,上紙,明。]“弥2”的繁体字。亦作“镾2”。
(1)通“弭”。止息。
(2)通“弭”。末端。参见“彌2龍”。
(3)通“靡”。奢侈。参见“彌2侈”。
〔古文〕?【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切,?音迷。【說文】弛弓也。
又【玉篇】徧也。【周禮·春官·大祝】彌祀社稷禱。【註】彌猶徧也。
又【類篇】終也。【詩·大雅】誕彌厥月。【傳】彌,終也。
又【廣韻】益也。【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又【廣韻】長也,久也。
又遠也。【左傳·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註】彌遠也。
又祲也。【周禮·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彌。【註】彌者,白虹彌天也。
又彌縫,補闕也。【易·繫辭】彌綸天地之道。【疏】彌,謂彌逢補合。【左傳·僖二十六年】彌縫其闕。
又彌彌,猶稍稍也。【前漢·韋賢傳】彌彌其失。
又彌龍,車飾。【史記·禮書】彌龍所以養威也。【註】索隱曰:謂金飾衡軛爲龍。
又扞彌,國名。【前漢·西域傳】扞彌國,今名寧彌。
又姓。【廣韻】三輔決錄有新豐彌升。
又羌複姓,後秦將軍彌姐婆觸。
又【類篇】綿批切,音迷。嫛彌,嬰兒也。【禮·雜記】中路嬰兒失其母焉。【註】嬰,猶嫛彌也。
又【韻會】母婢切,彌上聲。【類篇】止也。【韻會】息也。【周禮·春官·小祝】彌災兵。【前漢·李廣傳】彌節白檀。【註】彌節,少安之意。【韻會】通作弭。
弛弓也。从弓璽聲。斯氏切
(瓕)弛弓也。弛弓者,瓕之義。瓕非弛字也。玉篇以爲今之彌字。廣韵以爲玉名。皆非是。从弓璽聲。斯氏切。十五十六部。
extensive, full; fill; complete
彌年 、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