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繁体字:揆) 拼音: kuí 注音:ㄎㄨㄟˊ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揆(13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形声:从扌、癸声 可拆字为“扌 癸”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独立,儒雅,安康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WGD 仓颉:QNOK 郑码:DXAG 中文电码:2247 区位码: 6281 四角号码: 52084
统一码:63c6 笔顺编号: 121543341134 笔顺读写:横竖横折捺撇撇捺横横撇捺 揆的笔顺 一丨一フ丶ノノ丶一一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kuí][《廣韻》求癸切,上旨,羣。]亦作“楑1”。
(1)度量;揣度。
(2)道理;准则。
(3)事务;政事。
(4)管理;掌管。
(5)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6)灭;破。
【唐韻】求癸切【集韻】【韻會】巨癸切,?葵上聲。【說文】葵也。【爾雅·釋言】度也。【易·繫辭】初率其辭而揆其方。【註】循其辭,以度其義。【詩·鄘風】揆之以日。【史記·律書】癸之爲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
又百揆,官名。【書·舜典】納于百揆。【傳】納舜于此官,揆度百事也。【後漢·百官志註】百揆,堯初別置,周更名冢宰。
又【正字通】渠惟切,音葵。字彙闕平聲,非。◎按唐韻,集韻諸書,揆字止收紙韻,不入支韻。經典釋文亦無平聲,从舊可也。本作?。
葵也。从手癸聲。
葵也。从手癸聲。求癸切
(揆)度也。各本作葵也,今依六書故所據唐本正。度者,法制也。因以爲揆度之度。今音分去入,古無二也。小雅:天子葵之。傳曰:葵,揆也。謂叚葵爲揆也。从手癸聲。求癸切。十五部。
prime minister; to guess, estimate
kuí
①<动>度量;考察。《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之以日,作于楚室。”【引】<动>揣测;估量。陆机《演连珠》:“临渊~水,而浅深难知。”
②<名>推测;道理。高知几《史通•疑古》:“以古方今,千载一~。”
③<动>管理。《左传•文公十八年》:“以~百事,莫不时序。”【引】<名>宰相。《晋书•礼志上》:“桓温居~,政由己出。”
一揆 、上揆天道下质人情 、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不可揆度 、不揆 、不揆梼昧 、仆散揆 、代揆 、仰揆 、其揆一 、准揆 、协揆 、古今一揆 、右揆 、同揆 、宅揆 、左揆 、庶揆 、总揆 、揆伍 、揆务 、揆叙 、揆地 、揆宰 、揆席 、揆度 、揆德 、揆情审势 、揆情度理 、揆抚 、揆文奋武 、揆日 、揆时度势 、揆景 、揆构 、揆枢 、揆格 、揆次 、揆测 、揆理 、揆理度势 、揆理度情 、揆画 、揆端 、揆策 、揆衡 、揆课 、揆路 、揆违 、揆量 、揆门相 、揽揆 、机揆 、枢揆 、测揆 、登庸纳揆 、百揆 、瞻揆 、瞻星揆地 、稽古揆今
不可揆度 、古今一揆 、揆情审势 、揆情度理 、揆文奋武 、揆时度势 、揆理度势 、揆理度情 、稽古揆今
《揆》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揆伍 、揆务 、揆叙 、揆地 、揆宰 、揆席 、揆度 、揆德 、揆情审势 、揆情度理 、揆抚 、揆文奋武 、揆日 、揆时度势 、揆景 、揆构 、揆枢 、揆格 、揆次 、揆测 、揆理 、揆理度势 、揆理度情 、揆画 、揆端 、揆策 、揆衡 、揆课 、揆路 、揆违 、揆量 、揆门相
《揆》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不可揆度 、不揆梼昧 、瞻星揆地 、稽古揆今 、鸣弦揆日
《揆》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一揆 、不揆 、准揆 、协揆 、卜揆 、古今一揆 、右揆 、同揆 、宅揆 、左揆 、度揆 、庶揆 、总揆 、揽揆 、机揆 、枢揆 、测揆 、登庸纳揆 、百揆 、瞻揆 、稽揆 、端揆 、纳揆 、览揆 、道揆 、量揆 、阁揆 、首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