撡(繁体字:撡) 拼音: cāo 注音:ㄘㄠ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撡(16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扌 心(叅)”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可爱,儒雅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CCN 仓颉:QIIP 郑码:DZOU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3038
统一码:64a1 笔顺编号: 121545454342444 笔顺读写:横竖横折捺折捺折捺撇捺竖捺捺捺 撡的笔顺 一丨一フ丶フ丶フ丶ノ丶丨丶丶丶
汉语大字典
[①][cāo][《廣韻》七刀切,平豪,清。][《廣韻》七到切,去号,清。]亦作“撡1”。
(1)执持;拿着。
(2)掌握,控制。
(3)操纵;运用。
(4)弹奏;讲说。
(5)军队的操练、演习。
(6)指按照一定姿势运动肢体的体育锻炼。
(7)做;从事。
(8)操守;志节。
(9)琴曲。
(10)詈词。
(11)通“躁”。蹙迫。
(12)通“躁”。暴躁。参见“操惡”、“操暴”、“操嗔”。
(13)姓。宋有操斗祥,明有操守经。见《万姓统谱》。
俗摻字。一曰俗操字。【戰國策】荆軻持匕首揕之,秦王驚,自引而起,拔劒,劒長撡其室。【註】撡與操同。別詳摻操兩字註。
?也。从手。參聲。各本無摻篆及解。今依鄭風遵大路正義所引補。詩摻執子之袪傳曰。摻、攬也。正義引說文摻、參聲。?也。操、喿聲。奉也。葢因俗二字相亂。故分引之。今本無摻篆。亦由南朝以來摻操不別之故。凡許書鼎部?鼏相似而失其一。衣部袗袀相似而失其一。水部沱池相似而有沱無池。皆此類。所斬切。古音在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