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繁体字:斤) 拼音: jīn 注音:ㄐ一ㄣ 异体字:䤺釿觔
部首:斤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4画 康熙字典:斤(4画)
简体部首:斤部 部外笔画:0画 总笔画:4画 造字法:会意 可拆字为“厂(斤) 丨”
繁体部首: 斤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细心、细致、细微之意 字体结构:单一
五笔:RTTH 仓颉:HML 郑码:PD 中文电码:2443 区位码: 2979 四角号码: 72221
统一码:65a4 笔顺编号: 3312 笔顺读写:撇撇横竖 斤的笔顺 ノノ一丨
汉语大字典
[①][jīn][《廣韻》舉欣切,平欣,見。]
(1)斧头。
(2)指兵器。
(3)砍斫;砍杀。
(4)谓对文字的删削修饰。参见“斤正”、“斤斧”。
(5)重量单位。旧制一斤分十六两,市制一斤分十两。合半公斤。
(6)用以加在以斤计量的物名后,作为该物的统称。
(7)一种似锄而小的农具。[②][jīn][《廣韻》居焮切,去焮,見。]见“斤2斤”。
【唐韻】【集韻】【韻會】?舉欣切,音筋。【說文】斫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宋之斤。【正字通】以鐵爲之,曲木爲柄,剞劂之總稱。【集韻】或作釿。
又【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乗四方之象也。【小爾雅】二鍰四兩謂之斤。【註】六兩爲鍰。
又姓。【廣韻】斤氏,後改爲艾氏。奇斤氏,後改爲奇氏。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焮切,音靳。【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詩·周頌】斤斤其明。【傳】斤斤,明察也。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斤斤,仁也。
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屬皆从斤。
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屬皆从斤。舉欣切
(斤)斫木斧也。此依小徐本。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斤。象形。橫者象斧頭,直者象柄,其下象所斫木。舉欣切。十三部。凡斤之屬皆从斤。按此篆象形之下當有一曰十六兩也六字,乃與金部銖鈞、㒳部兩、禾部䄷,合成五權。十黍爲絫,附見於絫下。斗二曰觳,附見於鬲下。說文之例正如此。班固說五權曰:斤,明也。卽爾雅、毛傳之斤斤,察也。
a catty (approximately500 g); an axe; keen, shrewd; KangXi radical number 69
jīn
①<名>斧子;斧头。《寡人之于国也》:“斧~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②<量>重量单位,旧时以十六两为一斤。《东方朔》:“复赐酒一石,肉百~,归遗细君。”
丝斤 、争斤论两 、二斤半 、五斤手 、井强六斤 、伤斤动骨 、俟伏斤 、俟斤 、八两半斤 、八斤半 、公斤 、几斤几两 、分斤拨两 、分斤掰两 、分斤较两 、匠石运斤 、千斤 、千斤使 、千斤担 、千斤犍 、千斤重担 、千斤闸 、千斤顶 、半斤八两 、半斤八面 、台斤 、四两拨千斤 、大匠运斤 、宋斤鲁削 、市斤 、弄斤操斧 、弹斤估两 、成风斤 、折斤斗 、拈斤播两 、挥斤 、掂斤估两 、掂斤抹两 、掂斤播两 、搬斤播两 、斤两 、斤凿 、斤削 、斤墨 、斤斗 、斤斗云 、斤斤 、斤斤自守 、斤斤计较 、斤斤较量 、斤斧 、斤斸 、斤械 、斤欘 、斤正 、斤然 、斤石 、斤脉 、斤节 、斤迹
争斤论两 、分斤拨两 、分斤掰两 、分斤较两 、匠石运斤 、千斤重担 、半斤八两 、半斤八面 、大匠运斤 、宋斤鲁削 、弄斤操斧 、弹斤估两 、拈斤播两 、掂斤估两 、掂斤抹两 、掂斤播两 、搬斤播两 、斤斤自守 、斤斤计较 、斤斤较量 、秤斤注两 、秤砣虽小压千斤 、称斤掂两 、称斤约两 、缺斤短两 、运斤如风 、运斤成风 、郢人斤斧 、郢人斤斫 、郢匠挥斤 、颠斤播两 、鲁斤燕削 、鼻垩挥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