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繁体字:汧) 拼音: qiān 注音:ㄑ一ㄢ 异体字:岍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汧(8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开声 可拆字为“氵 开”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内敛,内敛,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GAH 仓颉:EMT 郑码:VAE 中文电码:3162 区位码: 四角号码: 31140
统一码:6c67 笔顺编号: 4411132 笔顺读写:捺捺横横横撇竖 汧的笔顺 丶丶一一一ノ丨
汉语大字典
[①][qiān][《廣韻》苦堅切,平先,溪。][《廣韻》苦甸切,去霰,溪。]
(1)流水停积处。
(2)漂,冲击。
(3)古邑名。西周末秦穆公所都。秦置县,治所在今陕西省陇县南。古称汧阳,今名千阳。
(4)古山名。即岍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南。
(5)水名。渭水支流,今名千河。源出甘肃省六盘山南麓,上游东南流经陕西省陇县千阳注入渭河。古以河中出五色鱼,因又称为龙鱼川。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二》。
【正字通】與汧同,俗省。【唐韻】【正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煙切,?音牽。水名。【說文】水出扶風汧縣,西北入渭。【水經注】汧水,出汧縣蒲谷鄕弦中谷。【爾雅·釋水】汧出不流。【註】水泉潛出,自停成汙池也。
又水決之澤爲汧。【疏】凡水爲人所決,爲陂障者,亦與出不流者,名爲汧。
又汧陽,縣名。【廣輿記】屬鳳翔府,漢隃糜,後周汧陽。
又【唐韻】苦薦切。【集韻】輕甸切,?音俔。
又【集韻】詰定切,音罄。義?同。
又【集韻】倪堅切,音姸。淨也。
水。出扶風汧縣西北,入渭。从水幵聲。
水。出扶風汧縣西北,入渭。从水幵聲。苦堅切
(汧)汧水。出右扶風汧縣西北。句。入渭。右扶風汧、二志同。前志汧下曰。吳山在西。古文㠯爲汧山。雍州山。又曰。汧水出西北入渭。後志汧下曰。有吳嶽山。本名汧。汧水出。按前志不云汧水出汧山。後志乃云爾。汧故城當卽今陝西鳳翔府隴州州治東南汧源廢縣。?地志曰。故汧城在隴州南三里。汧山在今隴州西北。禹貢之?、周禮之嶽山也。汧陽河、卽古汧水出焉。東南流經汧陽縣。至寳雞縣縣東三十里合於渭。班、許皆於西北句絕。此水自西北而東南也。从水。幵聲。苦堅切。十二部。
name of a river in Shangdong; marsh; float
马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