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繁体字:淩) 拼音: líng 注音:ㄌ一ㄥˊ 异体字:凌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淩(12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氵 夌”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贤淑,清纯,多才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FWT 仓颉:EGCE 郑码:VBOR 中文电码:3249 区位码: 四角号码: 34147
统一码:6de9 笔顺编号: 44112134354 笔顺读写:捺捺横横竖横撇捺撇折捺 淩的笔顺 丶丶一一丨一ノ丶ノフ丶
汉语大字典
[①][líng][《廣韻》力膺切,平蒸,來。]
(1)乘。
(2)越过;超越;升登。
(3)侵犯;欺侮。
(4)冒着。
(5)冰;积冰。
(6)衰落。
(7)纷,杂。参见“淩雜”、“淩亂”。
(8)迫近。参见“淩晨”。
(9)通“”。战栗。
(10)姓。三国吴有淩统。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陵。【博雅】淩馳也。一曰歷也。【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又與掕通。【爾雅·釋言】淩,慄也。【註】淩懅戰慄。【疏】?蒼云:掕慄也。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應劭曰】淩水所出。
又姓。【三國志】吳淩統。 與凌別。
水。在臨淮。从水夌聲。
水。在臨淮。从水夌聲。力膺切
(淩)淩水。在臨淮。前志臨淮郡。後志爲下邳國。前志泗水國淩。應劭曰。淩水所出。入淮南。後志淩屬廣陵郡。水經注淮水篇。淮水、左逕泗水國南。淩水、出淩縣。東流、逕其縣故城東。而東南流、注於淮。是曰淩口。今江蘇徐州府宿遷縣縣東南五十里有淩城。淩水未詳。从水。夌聲。力膺切。六部。廣韵曰。淩、歴也。今字今義也。
pass over, cross, traverse
líng
①<名>河名。
②<动>升;登。曹植《节游赋》:“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虚。”
③<动>乘;凌驾。屈原《九章•哀郢》:“~阳侯之泛滥兮。”
④<动>侵犯;欺侮。《史记•游侠列传》:“豪暴侵~孤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