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繁体字:当) 拼音: dāng,dàng,dǎng 注音:ㄉㄤ ㄉㄤˋ ㄉㄤˇ
部首:田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當(13画)
简体部首:田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尚 田”
繁体部首: 田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优雅,阳光,财富之意 字体结构:上中下
五笔:IPKL 仓颉:FBRW 郑码:KOJK 中文电码:3981 区位码: 四角号码: 90606
统一码:7576 笔顺编号: 2434525125121 笔顺读写:竖捺撇捺折竖折横竖折横竖横 當的笔顺 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丨一
汉语大字典
[①][dāng][《廣韻》都郎切,平唐,端。]“当1”的繁体字。
(1)对等;相当。
(2)引申为匹配。
(3)对着;向着。
(4)担任;充当。
(5)承受;承当。
(6)主持;执掌。
(7)抵敌;抵当。
(8)遮蔽;阻挡。
(9)把守。参见“當關”。
(10)应验。
(11)判处。
(12)应该;应当。
(13)值;遇到。
(14)当值,担任轮到的一定时间内的工作。
(15)有;只有。
(16)过去;以往。
(17)如同;类似。
(18)盛壮貌。参见“當年”。
(19)空当;空隙。参见“當兒”、“當子”。
(20)当口;时候。参见“當兒”、“當子”。
(21)通“嘗”。尝试。
(22)通“嘗”。曾经。
(23)量词。相当于“泓”。
(24)量词。相当于“束”、“枝”。
(25)副词。相当于“将”、“将要”。
(26)副词。相当于“尚”、“还”。
(27)副词。相当于“必”、“必定”。
(28)副词。相当于“即”、“立即”。
(29)副词。相当于“很”、“甚”。
(30)介词。相当于“在”。
(31)介词。相当于“对”、“对于”。
(32)介词。相当于“自”、“从”。
(33)连词。相当于“则”。表示承接。
(34)连词。相当于“傥”、“倘若”。表示假设。
(35)助词。犹着。
(36)坎肩、背心之类。后作“襠”。
(37)古州名。[②][dàng][《廣韻》丁浪切,去宕,端。]“当2”的繁体字。
(1)适宜;适当。
(2)适合;符合。
(3)顺应。
(4)当做;算是。
(5)以为;认为。
(6)抵押。
(7)指以现金典质实物。
(8)人质;抵押品。
(9)当铺。
(10)公正;正直。
(11)恰好合上;中的。
(12)抵充;抵得上。
(13)碰撞。
(14)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15)犹圈套。
(16)底,器物的底部。
(17)指器物的头部。参见“瓦當”。
(18)通“黨”。偏袒。[③][dang˙]“当3”的繁体字。后缀。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
又【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
又【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又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
又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
又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不左不右。【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又主也。【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註】當國,秉政。【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又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又抵也。【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又【增韻】蔽也。【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註】當謂處其罪也。【路溫舒緩?書】奏當之成。
又【正韻】猶合也。理合如是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又過當。【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註】言不啻相等。
又勾當。【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又【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又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又州名。【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隴西。
又縣名。【正字通】鳳州兩當縣。【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又【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又馬當,武當,?山名。
又當康,獸名。【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註】牙豚也。
又當魱,魚名。【爾雅·釋魚】鯦當魱。【註】海魚也。
又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黨去聲。事理合宜也。【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又底也。【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泄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又【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註】當,音丁浪反。考證:〔【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 謹照原文當字下增雍字。〔【左傳·襄二十六年】慶封當國。〕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田相值也。从田尚聲。
田相值也。从田尚聲。都郎切〖注〗,古文。
(當)田相値也。値者,持也。田與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日當。報下曰當辠人也,是其一耑也。流俗妄分平去二音,所謂無事自擾。从田尙聲。都郞切。十部。
bear, accept, undertake; just
當作 、當时 、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