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的拼音和组词

糁(繁体字:糝)   拼音: sǎn,shēn  注音:ㄙㄢˇ ㄕㄣ

部首: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糁(17画)

简体部首:米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形声:从米、参声 可拆字为“米 参”

繁体部首: 米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自信,时尚,时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OCDE   仓颉:FDIKH   郑码:UFGP   中文电码:4746   区位码: 8454   四角号码: 93922

统一码:7cc1   笔顺编号: 43123454134333   笔顺读写:捺撇横竖撇捺折捺横撇捺撇撇撇   糁的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丶一ノ丶ノノノ

汉语大字典

[①][sǎn][《廣韻》桑感切,上感,心。]“參6”的被通假字。亦作“糂1”。“糁1”的繁体字。
(1)以米和羹。
(2)米粒;饭粒。
(3)散粒,碎粒。
(4)散落;洒上。
(5)杂,混和。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釋名】糝,?也,相黏?也。 
又【篇海】雜也。【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正韻】桑錦切,音沁。義?同。

说文解字

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从米甚聲。糣:籒文糂从朁。糝:古文糂从參[?]。

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从米甚聲。糣,籒文糂从朁。糝,古文糂从參。桑感切

(糂)㠯米和羹也。古之羹必和以米。墨子:藜羹不糂十日。吕覽作藜羹不斟,七日不粒。不斟正不糂之誤。內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屑之糝。从米甚聲。桑感切。七部。一曰粒也。今南人俗語曰:米糝飯。糝謂孰者也。釋名曰:糝,黏也,相黏也。按廣韵、集韵、類篇、干祿字書皆有䊉字,云蜜漬瓜食也。桑感切。葢糝有零星之義,故今之小菜古謂之糝,別製其字作䊉。通鑑:盧循遺劉裕益智䊉,宋廢帝殺江夏王義恭,以蜜漬目睛,謂之鬼目䊉。廣韵二仙:枸櫞皮可作䊉。南方艸物狀。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張津以益智子䊉餉魏武帝。俗多改粽字。故三省注通鑑曰:角黍也。葢誤認爲送韵之粽字。齊民要術引廣州記:益智子取外皮蜜煮爲糝,味辛。徑作糝字。

(糣)籒文糂,从朁。朁聲甚聲同在七部。

(糝)古文糂,从參。參聲亦在七部。周禮醢人、內則皆如此作。周頌:潛有多魚。傳曰:潛,糝也。古本如此。爾雅:糝謂之涔。涔卽詩之潛也。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糝爲木旁,謂積柴水中,令魚依之止息,字當从木也。而舍人、李巡皆云: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似其說各異,不知積柴而投米焉。非有二事,以其用米故曰糝。以其用柴故或製字作罧。罧見淮南書。橬槮皆魏晉閒妄作也。

英语翻译

a grain of rice; rice gruel mixed with meat

糁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sǎn
①<动>以米和羹。《荀子•宥坐》:“孔子南适楚,戹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
②<名>饭粒。《齐民要术》:“炊秔米饭为~。”【引】散布的粒状物。周邦彦《大酺》:“红~铺也,门外荆桃如菽。”

带"糁"字的组词

不糁 、曲糁 、杂糁 、玉糁 、玉糁羹 、糁盆 、糁粒 、糁糁 、雪糁 、饭糁 、黑糁糁

《糁》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糁盆 、糁粒 、糁糁

《糁》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玉糁羹 、黑糁糁

《糁》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不糁 、曲糁 、杂糁 、玉糁 、糁糁 、红糁 、雪糁 、饭糁 、黑糁糁


    此栏目暂无任何新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