绲(繁体字:緄) 拼音: gǔn 异体字:緄
部首:纟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绲(14画)
简体部首:纟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形声:从纟、昆声 可拆字为“纟 昆”
繁体部首: 纟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儒雅,魅力,稳重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XJXX 仓颉:VMAPP 郑码:ZKRR 中文电码:9064 区位码: 7121 四角号码: 26112
统一码:7ef2 笔顺编号: 55125111535 笔顺读写:折折横竖折横横横折撇折 绲的笔顺 フフ一丨フ一一一フノフ
汉语大字典
[①][gǔn][《廣韻》古本切,上混,見。]“绲1”的繁体字。
(1)绳。
(2)编织的带子。
(3)见“緄邊”。
(4)捆;束。[②][hùn][《集韻》户衮切,上混,匣。]通“混1”。“绲2”的繁体字。
(1)混同。
(2)绲戎,古西戎之一。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說文】繡帶也。【詩·秦風】竹閉緄縢。【傳】緄,繩也。【後漢·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註】緄,織成帶也。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縫也。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混夷或作緄。【史記·匈奴傳】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註】字當爲混。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義同。
織帶也。从系昆聲。
織帶也。从系昆聲。古本切
織成帶也。各本無成字。依文選七啓注、後漢南匈奴傳注補。玉篇帶誤章。凡不待翦裁者曰織成。緄帶見後漢書。葢非三代時物也。詩小戎。竹秘緄縢。毛傳曰。緄、繩也。此古義也。而許不取之。過矣。漢碑用爲衮字。从糸。昆聲。古本切。十三部。
cord; woven belt; hem; hemming
绲带 、绲边
《绲》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绲同 、绲带 、绲殽 、绲淆 、绲边
《绲》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后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