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繁体字:蘆) 拼音: lú 注音:ㄌㄨˊ 异体字:蘆
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芦(10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形声 可拆字为“艹 户”
繁体部首: 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温柔、有韧性、有肚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AYNR 仓颉:THS 郑码:EWM 中文电码:5684 区位码: 3411 四角号码: 44207
统一码:82a6 笔顺编号: 1224513 笔顺读写:横竖竖捺折横撇 芦的笔顺 一丨丨丶フ一ノ
汉语大字典
[①][lú][《廣韻》落胡切,平模,來。]“芦1”的繁体字。
(1)植物名。即芦苇。
(2)见“蘆菔”。
【集韻】與芐同。或作?,非。(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又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又水名。【水經注】長蘆水
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又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蘆菔也。一曰薺根。从艸盧聲。
蘆菔也。一曰薺根。从艸盧聲。落乎切
蘆菔也。一曰薺根。此字義別說。謂薺根謂之蘆也。从艸。盧聲。落乎切。五部。
rushes, reeds
上不得芦苇 、东扯葫芦西扯瓢 、依本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 、依样葫芦 、依葫芦画瓢 、倒地葫芦 、冰糖葫芦 、响胡芦 、响葫芦 、塞芦 、壶芦 、寒芦 、得胜葫芦 、打混葫芦 、打破闷葫芦 、打闷葫芦 、押不芦 、指冬瓜骂葫芦 、掩口葫芦 、提壶芦 、提胡芦 、摁倒葫芦瓢起来 、明月芦花 、比葫芦画瓢 、毛胡芦兵 、毛葫芦兵 、毛葫芦军 、水葫芦 、沙芦菔 、没嘴的葫芦 、没嘴葫芦 、油葫芦 、火葫芦 、照葫芦画瓢 、瓜芦 、瓠芦 、看样画葫芦 、穷士芦 、笔芦 、糖葫芦 、胡芦 、胡芦提 、芦丁 、芦中人 、芦人 、芦哨 、芦子 、芦席 、芦扉 、芦柴 、芦根 、芦沟桥 、芦牌 、芦竹 、芦笋 、芦笙 、芦笛 、芦笳 、芦箔
东扯葫芦西扯瓢 、依本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 、依样葫芦 、依葫芦画瓢 、打闷葫芦 、指冬瓜骂葫芦 、掩口葫芦 、明月芦花 、比葫芦画瓢 、没嘴葫芦 、照葫芦画瓢 、葫芦依样 、闷嘴葫芦 、闷葫芦
《芦》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芦丁 、芦中人 、芦人 、芦哨 、芦子 、芦席 、芦扉 、芦柴 、芦根 、芦沟桥 、芦牌 、芦竹 、芦笋 、芦笙 、芦笙节 、芦笛 、芦笳 、芦箔 、芦管 、芦簰 、芦粟 、芦花 、芦芽 、芦苇 、芦苻 、芦荟 、芦荡 、芦荡火种 、芦荻 、芦莩 、芦菔 、芦菲 、芦萉 、芦萹 、芦藩 、芦虎 、芦衣 、芦酒 、芦锥 、芦雪
《芦》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上不得芦苇 、东扯葫芦西扯瓢 、依葫芦画瓢 、初入芦苇,不知深浅 、宝葫芦的秘密 、抱住葫芦不开瓢 、摁倒葫芦瓢起来 、明月芦花 、比葫芦画瓢 、毛胡芦兵 、毛葫芦兵 、毛葫芦军 、沙芦菔 、照葫芦画瓢 、胡芦提 、胡芦笙 、葫芦依样 、葫芦啼 、葫芦提 、葫芦格 、葫芦科 、葫芦藓 、葫芦蹄 、葫芦韵 、葫芦题 、踏芦渡江 、闷葫芦罐儿 、随葫芦打汤 、青芦叶 、黄芦木 、黄芦树
《芦》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依本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 、依样葫芦 、冰糖葫芦 、响胡芦 、响葫芦 、塞芦 、壶芦 、寒芦 、得胜葫芦 、打破闷葫芦 、打闷葫芦 、押不芦 、指冬瓜骂葫芦 、掩口葫芦 、提壶芦 、提胡芦 、水葫芦 、没嘴的葫芦 、没嘴葫芦 、油葫芦 、火葫芦 、瓜芦 、瓠芦 、电葫芦 、看样画葫芦 、穷士芦 、笔芦 、糖葫芦 、胡芦 、苞芦 、菇芦 、葫芦 、蒲芦 、藜芦 、西葫芦 、酒胡芦 、酒葫芦 、醋葫芦 、闷嘴葫芦 、闷葫芦 、黄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