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繁体字:荡) 拼音: dàng 注音:ㄉㄤˋ 异体字:簜蘯荡潒偒
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蕩(18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艹 湯”
繁体部首: 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阳光,安康,内敛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AIJR 仓颉:TEAH 郑码:EVRO 中文电码:5616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4127
统一码:8569 笔顺编号: 122441251113533 笔顺读写:横竖竖捺捺横竖折横横横撇折撇撇 蕩的笔顺 一丨丨丶丶一丨フ一一一ノフノノ
汉语大字典
[①][dàng][《廣韻》徒朗切,上蕩,定。]“偒1”的今字。“荡1”的繁体字。亦作“蘯1”。“1”的被通假字。
(1)摇动;摆动。
(2)引申为动摇。
(3)震荡;激荡。
(4)引申为萌动。
(5)流,排泄。
(6)洗涤。
(7)荡涤;清除。
(8)毁坏;破坏。
(9)恣纵;放荡不羁。
(10)诱惑;迷惑。
(11)平坦。
(12)引申为平等。
(13)广大。
(14)引申为渺茫。
(15)宽恕。
(16)闲逛。
(17)冲撞;冲杀;触碰。
(18)浅水湖;沼泽。
(19)心悸。一种心动加速的症状。
(20)同“簜”。大竹。
(21)姓。春秋宋有荡泽。见《左传·成公十五年》。[②][tàng][《廣韻》他浪切,去宕,透。]“荡2”的繁体字。亦作“蘯2”。通“趟3”。量词。[③][tāng][《集韻》他郎切,平唐,透。]“荡3”的繁体字。亦作“蘯3”。古水名。即今之汤水,在河南省汤阴县北境。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音盪。大也。【論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又【釋名】蕩,排盪去穢垢也。【禮·昏義】蕩天下之隂事。
又【禮·月令】仲冬諸生蕩。【註】蕩謂物動萌芽也。
又【書·畢命】以蕩陵德。【傳】放蕩也。
又【書·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註】播蕩也。
又【詩·大雅】蕩蕩上帝。【傳】蕩蕩,法度廢壞貌。
又姓。【春秋·僖二十五年註】宋桓公生子蕩,後以蕩爲氏。
又他浪切,音儻。義同。
又底朗切,音黨。【周禮·地官·稻人】以溝蕩水。【註】謂以溝行水也。
又【前漢·揚雄傳】雄爲人?易佚蕩。【註】佚蕩,緩也。
又他郞切,音湯。地名。【史記·魯仲連傳】止于蕩隂不進。【註】河內有蕩隂縣。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蕩水東至內黃澤。
又坦朗切。平易也。【詩·齊風】魯道有蕩。徐邈讀帑。
蕩水。出河內蕩陰。東入黃澤。河內郡蕩陰、二志同。蕩音湯。古音也。後人省艸。古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今河南彰德府湯陰縣西南有故蕩陰城。前志蕩陰下曰。蕩水、東至內黃入黄澤。今本奪入黄二字。水經曰。蕩水、出河內蕩陰縣西山東。東北至內黄縣。入於黃澤。注云。蕩水合羑水、長沙溝。逕內黃城南。東注白溝。按內黄黄澤在今直內黃縣。水道提綱曰。衛河經湯陰縣東畍。湯河出湯陰縣西山中。東流經縣城北。東入衛河。則與古水道大異。从水。
聲。徒朗切。十部。按古音吐郎切。假借爲浩蕩字。古音亦同。
pond, pool; wash away, cleanse
冶蕩 、浪蕩乾坤 、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