鞹(繁体字:鞹) 拼音: kuò 注音:ㄎㄨㄛˋ 异体字:鞟
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鞹(20画)
简体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革 郭”
繁体部首: 革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贤淑,敏锐,活泼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AFYB 仓颉:TJYDL 郑码:EEYY 中文电码:7272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7527
统一码:97b9 笔顺编号: 1221251124125152152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捺横竖折横折竖横折竖 鞹的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フ丨
汉语大字典
[①][kuò][《廣韻》苦郭切,入鐸,溪。]亦作“鞟1”。
(1)去毛的皮;皮革。
(2)比喻事物残存部分。
(3)制革。
(4)以皮革包裹。
(5)靴子。
(6)通“彀”。张满弓弩。
〔古文〕?【唐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音廓。【說文】去毛皮也。【論語】虎豹之鞹。
又【詩·齊風】載驅薄薄,簟茀朱鞹。【傳】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之也。【釋文】苦郭反。革也。 【集韻】
又作鞟。考證:〔【詩·齊風】載驅薄薄,簟笰朱鞹。〕 謹照原文笰改茀。
去毛皮也。《論語》曰:“虎豹之鞹。”从革郭聲。
去毛皮也。《論語》曰:“虎豹之鞹。”从革郭聲。苦郭切
(鞹)革也。各本作去毛皮也。今依載驅、韓奕正義正。大雅傳云。鞹、革也。論語孔注云。皮去毛曰鞹。此恐人不省詳言之。若說文革字下已注明。何庸辭費。論語曰。虎豹之鞹。顏淵篇文。从革。聲。苦郭切。五部。
skin
kuò
①<名>同“鞟”,去了毛的兽皮。《诗经•齐风•载驱》:“簟茀朱~。”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虎~先蒙马,鱼肠且断犀。”
②<动>用皮革捆缚。《吕氏春秋•赞能》:“乃使吏~其拳,胶其目。”
豹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