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繁体字:韻) 拼音: yùn 注音:ㄩㄣˋ 异体字:勻均韵
部首:音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韻(19画)
简体部首:音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音 員”
繁体部首: 音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活泼,阳光,高贵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UJKM 仓颉:YARBC 郑码:SUJL 中文电码:7301 区位码: 四角号码: 06686
统一码:97fb 笔顺编号: 4143125112512511134 笔顺读写: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竖折横竖折横横横撇捺 韻的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yùn][《廣韻》王問切,去問,云。]“匀2”的今字。亦作“韵1”。
(1)和谐的声音。
(2)泛指声响。
(3)指发出动听的声音。
(4)声音相应和。
(5)音节的韵母部分。
(6)指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7)指一联诗句。
(8)韵文。
(9)气韵;神韵。
(10)情趣。
(11)犹风味;香味。
(12)风雅;风致。
(13)美。
(14)姓。明有韻鳌。见《山西通志》。
〔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說文】和也。从音員聲。【玉篇】聲音和曰韻。【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宋?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云:古與均同。【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均言韻也。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 【集韻】或作韵。
和也。从音員聲。裴光遠云:古與均同。未知其審。
和也。从音員聲。裴光遠云:古與均同。未知其審。王問切〖注〗均,古文韻。文一 新附
rhyme; vowel
佩文韻府 、情韻 、雅韻